长沙市文旅广电局召开推进全市文旅高质量发展大会

来源: 长沙市文旅广电局  作者:  日期:2025-02-10  属于:湖南 点击: 

人勤春来早,实干勇争先。2月6日上午长沙市委锚定“三高四新”美好蓝图、推进长沙高质量发展大会刚结束,下午长沙市文旅广电局第一时间召开推进全市文旅高质量发展大会,传达贯彻市委会议精神,研究部署文化产业相关政策和项目,谋划推进全市文化旅游广电高质量发展工作。长沙市委宣传部副部长,市文旅广电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易鹰主持并讲话。

2024年,全市文旅广电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、紧跟中央省委市委步伐,锚定“两个融合”精彩答题,聚焦“三张名片”持续发力,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、成效显著。全市年接待游客2.15亿人次、游客总花费2423.41亿元,分别同比增长10.53%、10.5%;全年获得国家、省级荣誉121项,工作获得2024年度全省全市大抓落实工作激励表扬,经验入选文旅部年度改革创新优秀案例、全省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。长沙上榜“全球100目的地”“年度活力之城”,稳居假日旅游“全国十大热门城市”行列。

特别是刚刚过去的春节八天假期,长沙文旅市场火爆出圈,实现新春“开门红”,全市共接待游客949.07万人次,同比增长26%;游客总花费达89.79亿元,同比增长8.17%,并呈现出四个明显特点:一是省外游客热情高涨。全市接待外省游客248.84万人次,同比增长45.17%;占全部游客比重为26.22%,较去年提升3.5个百分点。长沙市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98%,接待入境游客人次同比增长71.05%。二是过夜游客保持增长。外地来长过夜游客213.13万人次,同比增长39.40%,占全部游客比重为22.46%,较去年春节提升2个百分点。全市过夜游客平均停留时长2.37天,同比增长1.28%。三是文博场馆热度攀升。湖南博物院接待游客超11万人次,长沙市博物馆接待游客6.05万人次,长沙市非遗馆接待游客15.49万人次,简牍博物馆共接待游客3.82万人次。四是景区景点游人如织。根据湖南省旅游统计平台监测显示,全市列入统计监测范围的30个景区假日八天累计接待游客230.47万人次,同比增长35.34%;假日八天累计营收6503.79万元,同比增长18.12%。全市84家等级景区共接待游客295.17万人次,其中八天累计接待量排名前三的旅游景区是:橘子洲景区66.18万人次,麓山景区64.64万人次,周洛大峡谷景区14.22万人次。

易鹰强调,一年之计在于春,战鼓催征马蹄疾。全市文旅广电系统要以“开局就加速、起步即起势”的奋进姿态,坚持“干”字当头、“早”字先行、“拼”字为要、“实”字打底,聚焦文旅行业的政治属性、市场属性、文化属性、事业属性和融合属性,加快培育文旅新质生产力,切实激发文旅发展新动能,以“文旅”之进为长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添能蓄势。

坚持政治属性,旗帜鲜明讲政治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、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,植根在意识形态、安全稳定的关口前沿,彰显在产业发展、事业繁荣的细枝末节,体现在公共服务、文艺创作的字里行间,沉淀在遗产保护、非遗传承的脉络肌理,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、指导实践、推动工作,把党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,把锤炼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、政治领悟力、政治执行力落实到工作实践当中。

坚持市场属性,兴文强旅抓产业。要看准时机、抢抓先机,强化产业思维、项目意识,在全省“七大攻坚”全市“五个十大”工作中找定位、找坐标、创实绩、显担当。要紧扣供给侧、需求端、产业链,抢抓国家加力扩围“两新”政策机遇,推动文旅领域设施升级、设备更新,加快要素贯通、业态融合、场景创新。要完善文化旅游经济政策,集约有效资金,撬动社会资本,加快发展入境旅游、演艺经济,催生新质生产力、培育消费增长点,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合力共舞,在全省全市促消费、稳增长中当先锋、打头阵。

坚持文化属性,守正创新传薪火。要锚定建设具有“长沙味、湖湘韵、中国范”的世界旅游目的地,深化文明探源、文物普查,挖掘汉文化、简牍文化、青铜文化、书院文化、陶瓷文化、古镇文化等独特资源;抓紧文物保护“六大工程”,创建湘江文化遗产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;推进铜官窑、炭河里,尤其是汉王陵三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;盘活历史街区资源,打造天心阁历史文化片区,焕新工业遗产、保护传统村落、推动非遗时代表达,让优秀文化用起来、活起来、亮起来。要深挖“十步之内,必有芳草”“十里之邻,有一伟人”的红色资源富矿,紧扣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,加快革命文物资源普查,修缮革命文物、提升展陈品质、开展纪念活动,围绕革命故事、伟人风范、忧乐情怀、雷锋精神等内容,建立基因库、写进教科书、开讲思政课,大力发展红色研学、红色旅游、红色演出等产品。

坚持事业属性,凝心聚力优服务。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贯穿游客本位理念,充分把握群众需求变化,紧扣三张文化名片,深度阐释湖湘精神、创新讲好长沙故事。要聚焦重大历史和现实题材,多角度确定选题、明确主题、遴选题材,聚焦国家级平台、国家级赛事,创新湘剧、花鼓戏等传统戏曲,创作时代精品、历练人才队伍、展示长沙风采。要持续深化文艺改革,扩容实施“杜鹃花人才工程”,健全文艺精品创作机制,完善出人才出成果激励机制。要坚持均等性、便利性原则,聚焦全民文化共享、全域旅游发展,完善基础文化设施、健全旅游标识体系,进一步推动优质文旅资源直达基层。要健全机制、科学铺排、规范管理,把定点展演与流动送演相结合、专业院团送演与群文队伍自己演相结合,让文化惠民真正走深走实走心。

坚持融合属性,融会贯通促改革。要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,着力答好融合命题。深刻认识融合是文化、文艺、文旅、文博、文创的多元业务,是机关与系统、市直与区县的多维空间,是传统与现代、国际与本土的多重视角,做到能融则融、宜融快融、应融尽融,实现“一业兴百业旺”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推动建设马栏山文化和科技融合试验区、打造音视频产业高地。深入挖掘“旅游+赛事”“旅游+会展”等新热点,大力培育文物游、博物馆游、艺术欣赏游、影视游、工业旅游、低空飞行和水上旅游装备体验等新业态,提升产品供给能力,丰富消费业态和场景。

湘江新区宣传工作部、各区县(市)文旅(广)体局主要负责人,局全体班子成员、副县级干部、系统单位负责人和机关处室长参加会议。



免责声明: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,目的在于宣传国家旅游政策,传递更多旅游信息,展示祖国大好河山,传播中华传统文明,推广旅游企业品牌和产品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。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。
立即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