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,长白山始终坚持“两山”理念不动摇,坚持保护第一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,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不断提升“两山”转化质量。在刚刚过去的首届吉林省旅游发展大会上,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正式揭牌,至此,长白山拥有了“世界生物圈保护区”“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”“世界地质公园”等多张国际名片,其神奇壮观的火山地貌景观、山水风光以及保存十分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、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,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和专家学者纷至沓来。
在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里,收藏、陈列着种类繁多的标本。从事长白山植物研究的贾翔指着一件对开蕨标本介绍,7年前,研究团队为摸清对开蕨原生境的分布情况,走遍长白山,仅发现38处分布区,植株数量6600多株,目前通过人工繁育与野外恢复,野外植株数量已有万余株。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能够长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,一方面在于吉林省对长白山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的持续投入,同时也离不开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。
多年来,长白山保护中心持续加大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,对野生动植物监测及打击非法捕猎、非法采摘、违规占用林地等违法行为形成“空天地一体”数字化监测网络。在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数据管理指挥中心,分布在长白山区域的3300余个红外线镜头,会把实时拍摄到的视频汇聚到这里,形成对长白山日常管护和监控的数据支撑。
如今,长白山依托“空天地一体”数据监测网络,结合辖区内野生动植物的资源分布、生态环境类型等因素,规划布设了57条样线和5个样点,形成重点区域全覆盖、其他区域有效兼顾的监测网络。巡护员对监测区域范围内的野生动物进行野外监测巡护,并采集监测信息和记录信息,切实做好陆生野生动植物疫源、疫病防控和监测工作常态化。
长白山是动物植物安全舒适的家,更是宜居宜游的人间天堂。为了提升人居环境,长白山升级改造了池北区垃圾分类产业园,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垃圾填埋场。如今这里已完成了大部分工程,已经进入准备投入运行阶段。该项目将极大解决各类生活垃圾对大气、土壤地表、地下水体的污染,餐厨垃圾经处理也将变成营养土肥料用作园林绿化,实现垃圾无害化、减量化、资源化。通过保护环境,山更绿、水更清、人更健康,无论是小镇居民,还是来此游览的八方游客都将从中受益。
长白山正以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和保护利用为有利契机,加大生态保护力度,深化生态文明建设,致力于打造避暑休闲、冰雪旅游、温泉康养、生态文化、山地运动五大胜地,优化“两山”转化路径,推动建设“两山”理念试验区和样板式开发区,加快向世界顶级旅游目的地迈进。
目前,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超过95%,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.7%,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%。
长白山,未来可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