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0日电 (唐倩)“人才驱动产业、产业反哺人才,势必会形成专业人才与产业升级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体系。”20日,据西岭雪山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,西岭雪山已率先构建南方冰雪职业认证体系,作为西南首家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,并新增造雪师、雪道规划师培训。
据悉,目前报名参加培训十分火爆,不仅有现已在滑雪场和滑雪俱乐部的滑雪从业人员,还有对滑雪职业感兴趣并准备从事该工作的人,以及各类院校体育专业的教师、学生以及滑雪运动爱好者。
游客在西岭雪山景区滑雪。西岭雪山景区 供图
作为南方唯一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、首批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,西岭雪山景区已累计输出持证人才500余名,大大填补了南方冰雪专业人才的缺口。2024年,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新职业、新工种中,造雪师、雪板维护师、滑雪巡救员等位列其中。新职业给从业者带来新机遇,也给行业发展带来新气象。西岭雪山紧跟国家冰雪经济战略,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产业动能。
西岭雪山独特的自然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,为冰雪运动、冰雪研学、自然教育提供了绝佳的“第二课堂”。西岭雪山积极构建全方位研学支撑体系,研发了包含自然科考、森林美育、高山体育、森林生存、森林环保等5大核心课程,进一步夯实了西岭雪山作为研学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2025年1月推出的西岭森林大课堂“冰雪奇缘·童话西岭”,更是将西岭雪山研学教育核心品牌推向一个新的高度。
值得一提的是,西岭雪山还实现了产业生态外延与标准输出,西岭雪山已从区域运营者升级为全国冰雪产业系统服务商。管理模式的输出,行业标准的编制,西岭雪山正在推动南方冰雪行业从粗放扩张向精细化运营转型。依托“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”资质,推动景区用地性质向“文体商综合用地”转型,2024年成功引入北京滑雪装备租赁商,优化业态布局。
通过系统性和前瞻性布局,西岭雪山已实现从单一滑雪场到冰雪产业生态平台的跨越,其“系统运营商”定位不仅体现在资源整合能力上,更在于构建了一个包含政策转化、资本运作、技术输出、人才培养和标准制定的完整产业操作系统。这一模式正成为南方冰雪经济从“流量红利”转向“系统红利”的标杆样本。
“《四川省冰雪产业发展实施意见》明确提出发展冰雪旅游纳入四川“十四五”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,推动冰雪与温泉、文化等业态融合。”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处有关负责人表示,四川将冰雪产业纳入区域经济顶层设计,而西岭雪山恰好抓住这波利好,跳出“门票经济”和“一季养三季”思维,以用户需求为导向,构建“冰雪+”复合型产品体系,精准把握住消费升级中的结构性机会。
正如西岭雪山景区相关负责人所言:“冰雪经济不是‘冷门生意’,而是需要系统化运营的‘热产业’。”如果将传统雪场视为1.0版本,融合文旅的“景区+滑雪”模式是2.0突破,那么西岭雪山正迈向“系统运营商”的3.0阶段——通过整合政策红利、资本杠杆、人才培育储备与技术创新、产业拓展,西岭雪山正在构建冰雪产业生态平台。
传统冰雪产业受限于季节约束,而西岭雪山通过“全时运营”打破桎梏。春季的雾凇云海、夏季的星空音乐会、秋季的山地运动,冬季的冰雪项目构建起“四季可玩”的消费场景。营收结构从单一滑雪门票转向“住宿+餐饮+培训”多元组合。
如今,西岭雪山的商业逻辑清晰可见:依托“景区+滑雪”差异化模式,融合文旅与体育消费场景,构建从滑雪培训、装备销售到赛事运营的全链条生态。2024-2025雪季,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14.71%,日均接待超4700人次,带动周边酒店周末满房率突破90%。(完)